走进吉林长春国家农高区现代种业产业园,鸿翔种业的生产基地里一派忙碌景象,加工、灌袋、包装等流水作业一气呵成,配备的4条果穗烘干线国际领先,两座全数控种子加工厂年可加工种子5000万公斤以上。目前,鸿翔种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品种达到69个,高质量的玉米种子正从这里走向全国大市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农业产业链上的起点。
小小的种子,连着百姓饭碗,关乎国家战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要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规范种植管理。这为我市推动种业振兴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种业全产业链指明了方向。
作为农业大市,长春将如何做强农业“芯片”?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种业全产业链联动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快一批重大种业科技项目落地,优化种子市场秩序,科学指导广大农民选种、用种……2022年,我市持续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黑土地注入“硬核”生产力,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
以“链”强“芯”。按照“抓种业、强支撑”的工作思路,我市组织实施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重点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先后建立起种子研发中心、科研实验站等育种基地,打造集育种科研、品种中试、加工仓储、销售物流、技术示范于一体的现代种业创新高地。
一粒种,一颗“芯”——在希望的田野上破土生长!
集聚“孵”良种
——壮大种业链条规模
眼下正值种子生产旺季,位于公主岭市的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3条玉米种子生产线开足马力,每天加工种子25万公斤。
“这些种子都是由省农科院自主研发的新品种,抗性好、产量高、密植好。依托成熟的育繁推体系,我们将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进行生产推广,每年都会有十多个玉米品种进入加工环节。”企业负责人介绍说。
在东北三省种子集散地公主岭市,一个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正全力推进建设。作为玉米、水稻等种子的重要研发基地,公主岭市持证的种子生产企业达55家,年生产种子7400万公斤,占全省用种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种业翻身仗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随着吉林长春国家农高区在公主岭市揭牌,种企和科研单位正向此集聚。去年,我市充分整合产业链上游资源,以公主岭种子产业为基础,以吉林长春国家农高区为核心,重点建设国内高水平的百万亩玉米种子繁育基地,加快推进中国农科院、先正达、隆平高科等一批科研院所和企业落地,强强联合承接研发项目,推动种业科研成果转化。
上下游联动,使种业产业链规模快速壮大。
“我们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的抗大斑病‘CR基因’,已成功导入早熟品种,比常规玉米品种增产10%~20%,将在全省大面积推广。”鸿翔种业相关负责人说,公司年均科研投入在2000万元左右,以建设国际先进的生物育种科研中心为依托,今年不仅要扩大育种面积,再上一条生产线,还要建立种子研发中心、科研实验站,致力于打造中国玉米种业“硅谷”。
十年“磨”一种
——种业振兴关键在创新
来到365bet手机客户端首页_365大额提款要求_365bet娱乐登录农业科学院,首先就被周边宽敞的试验田吸引,黑色的土地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大田上的物联网设备随时将地温、土壤墒情等信息传到数据中心,为科研人员研判种子和土壤如何匹配提供依据。
依托成熟的育种体系,市农科院以玉米、水稻、大豆、杂粮为主攻方向,选育出一系列适宜长春地区种植的新品种,推陈出新引导农民优化种植品种。外设在海南的南繁育种基地,承担着我市南繁加代育种、原种扩繁和资源创新等重要任务。
“现在的水稻新品种选育,正朝着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方向发展。”市农科院水稻育种研究所所长金玄吉说,水稻育种是个艰辛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培育一个新品种要一代代杂交、一代代筛选,平均经过5~8代才能成功。
新品种是如何入选的呢?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品种往往要在上百个种质资源中,经过预试试验、区试试验、生产试验等一系列研究环节,并将最新科研成果在各粮食主产区示范种植。”在南繁加代育种的促进下,市农科院先后育出农作物新品种64个,其中玉米24个、大豆31个、水稻9个,已成为我市农业领域重要的科研育种平台。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我市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在2000万亩左右。而对于玉米种子而言,从诞生、选育到制种、量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日前,2022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正式发布了35项“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由省农业科学院、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矮秆耐密宜籽粒机收玉米新品种“吉单436”入选。
“种子从进入市场到大面积推广,往往需要通过科企深化合作,最终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刘文国说,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玉米品种以杂交为主,故而研发育种时需要选择育种亲本,进行杂交组配和试验,这个阶段一般要经过10年的探索实践。
田里“做”示范
——解锁种子提质“密码”
“良田用上良种,才能多产好粮。”备耕时节,位于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的众一合作社有了大动作——为示范田里的品种更新换代。今年,该合作社将在5公顷的示范田里种植1500个玉米品种,“哪个品种长势好、产量高,我们就会在下一年大规模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陈忠国说。
秸秆整齐,粗壮不倒;穗大粒多,籽粒饱满;色泽一致,抗病性强;产量高稳,抗旱耐涝……经过十几年的示范种植,众一合作社总结出优质玉米种子的优质“密码”,让许多农民的选种更加独到,逐渐变成了专家型农民。
“就拿产量来说,我们一般通过比较玉米种子的千粒重量,来判断产量表现。”今年,众一合作社种植了450公顷玉米,其中“天育108”就是他们千里挑一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合作社总种植面积的三成以上。陈忠国说,合作社的示范种植搭配农业部门的科学指导,让选种更加得心应手。
近年来,我市农业部门主推“定位优选”法,即根据农作物的最佳遗传优势部位进行选种,也叫定位选种。“这样可以把该品种的优良性全部遗传给下一代,有效地发挥良种的增产性能。”在农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郝彦德看来,农民选种还是要先了解品种的特性,根据土壤情况优中选优,“对于玉米这样的中部优势作物,其最佳遗传优势部位是果穗中下部,选用这一部位的籽粒做种,比用顶部的增产35%左右。”
强化日常监管,重点检查制种基地种源,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盗取亲本、抢购套购等违法行为;严把市场关,对辖区种企生产、外调、库存种子全部进行监督抽检,严查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强化电商渠道种子经营行为监管……随着种业法律法规及质量标准体系的逐步健全、种业监管手段和能力的显着提升,我市种业市场监管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