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备春耕关键期。购买农资、检修农机、平整土地……按理说这是农民一年中较为忙碌的季节,可在九台区兴隆街道前岗子村,备春耕环节却少了许多。“我们的土地都流转到了村里!”村民王春昌笑呵呵地说,旱地变水田,不操心、不费力,每公顷不仅能拿1.5万元租金,还可享受多项惠农政策,腾出时间打零工,比自己种地赚得多。
“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精准实施农田改造,坚定了兴隆街道继续走高效流转土地盘活农村资源道路的决心。今年,街道计划将饮马河流域6679亩零散土地从农民手中流转到村集体,全力推进实施“旱改水”项目,把曾经的涝洼旱地变成高产水田。目前,项目一期已与农民签约1725亩,129户农民将从中受益。
“地还是那些地,但经营方法不一样了!让‘旮旯’地块‘聚堆儿’,才能释放规模效应。”兴隆街道“旱改水”项目负责人高大成一语道破土地集约的重要性,“邻近饮马河水资源丰富,但周边涝洼旱地较多,内涝多发、水患频繁始终制约农业生产。通过调查研究,街道最终决定变‘水害’为‘水利’,通过在连片土地上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业新技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土地聚堆儿后谁来种?现代农企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首选。兴隆街道将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把改造后的高质量水田统一流转给农业经营主体,引入绿色水稻共作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和高效化经营。
改造后的水田好在哪儿?“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高大成说,如今的旱地改水田,正由单一的改变功能属性向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转变,并兼备现代农业发展条件。“旱改水”项目的实施,将对9个村的田、水、路、林进行综合治理,高效统筹耕地的土、肥、水及栽培等要素,打造易于耕作、旱涝保收的农业生产基地,极大地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旱改水”项目建成后,兴隆街道全域水田面积将从4.36万亩增加至5.03万亩。
从玉米到水稻,从旱田到水田,从一家一户生产到规模化经营,一定得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为了让农民知晓“旱改水”项目惠农政策,兴隆街道成立了17个工作组,组织230名街村干部挨家挨户开展政策宣讲,并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推进项目早日落地见效。听完村干部的讲解,新兴村农民王雪表示,“农田改造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我们十分支持!”